老人跌倒别大意!可能是脑血管在“报警”
遛弯时突然腿软摔倒,休息下又没事了——很多老人觉得是“不小心”,但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!就像邻居秦老爷子,跌倒后没当回事,两天后直接站不起来,查出是急性脑梗塞。其实,第一次跌倒可能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作祟。
啥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?
简单说,就是大脑暂时供血不足,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,却可能是脑梗的“前兆”。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、心脏病,加上抽烟喝酒、熬夜等坏习惯,都可能引发它。别小看这短暂的不适,放任不管,可能在短期内进展成脑梗!
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
这类发作分两种类型,症状各不同:
颈内动脉系统相关:可能突然一只眼发黑、看不清,半边身子发麻无力,甚至说不出话。
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关:常头晕、恶心,转头时突然腿软跌倒(但意识清醒能马上站起来),或者突然记不清事儿(但说话、算账都正常)。
出现症状该咋办?
治疗关键是“防脑梗”:
先查病因,控制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病;
遵医嘱吃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药;
严重颈动脉狭窄可能需要手术或支架治疗。
做好这几点,降低复发风险
吃动结合:低盐低脂饮食,戒烟限酒,每天慢走半小时(别累着)。
稳住情绪:少生气、少焦虑,培养下棋、养花等爱好,保持心情舒畅。
按时吃药+复查:别擅自停药,定期查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做血管超声。
防跌倒技巧:转头、仰头别太快,家里装扶手、铺防滑垫;头晕时赶紧坐下,别独自走远路。
老人跌倒不是小事,尤其是突然腿软、无意识跌倒,很可能是这类缺血发作在“敲警钟”。记住:早发现、早治疗,才能避开脑梗风险,让晚年生活更安心!